焦点访谈:赤水河是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和遵义、四川泸州三省四市,也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更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突出。曾几何时,赤水河流域面临着污染、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水长清、岸常绿,近些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治,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赤水河位于长江上游,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东流至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以后,有190多公里的河段是四川和贵州两省界河,中下游流经贵州遵义,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汇入长江。赤水河流域范围广,流经地区有农村、城镇和工业集聚区,环境特征较为复杂,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曾经面临很大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常纪文:“在以前没有开展协同大保护的情况之下,各搞各的规划、各搞各的措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结构,而这条河流一些地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一样,这造成了一条河流各打各的算盘、各采取各的措施,最后造成排污混乱、管理混乱。”


  云南威信县的苦猪河位于赤水河上游,是赤水河上的二级支流,大山深处平地是稀缺资源,老百姓的房子都是沿河而建,生活垃圾大都是顺手就扔到了河里。


  2021年,杨敏开始担任楠木村党总支书记,同时作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里的“最小河长”,管理和保护好苦猪河流经楠木村三公里段的生态环境是她的主要职责。但这项工作并不好做。


  云南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党总支书记杨敏:“刚开始的时候,群众不支持,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把垃圾往河里面扔,粪污直接往河里直排,觉得很省事方便,反正就是护河这种意识没有树立起来。”


  在楠木村这样的地方,环境保护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很难。老百姓长期以来的习惯难改,而当地的环保政策执法监管尺度、资金投入和下游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布局。如果位于赤水河上游的楠木村水源被污染,下游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


  三省四市,分河而治,严重制约着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保护好赤水河,必须做到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协同保护,协同发展。


  常纪文:“赤水河流域的协同保护,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开始的时候一些相邻的地市包括左右岸开展协商,在生态补偿、环境执法方面开始一些联动执法,后来形成区域之间的协商,包括规划的协同、立法的协同。2021年,这三个省出台一个决定,开展立法,同时每个省的人大常委会制定赤水河保护条例,促进赤水河流域一体化和整体保护。”


  有了法律的约束,三省四市开始在明确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治理。


  杨敏:“我觉得这个条例颁发以后,我更有底气把这条河治理好,挨家挨户做工作、宣传,另外就是开院坝会、火塘会,还用喇叭的形式,多渠道宣传我们的赤水河保护条例,慢慢地群众就参与进来了。”


  杨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带头制定治理方案,拆除拦河坝和砖厂,建立无害化化粪池,人畜污水发酵还田,集中回收处理固体垃圾。有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的约束,老百姓不再乱排乱扔,还自愿参与其中,从污染者变成了守护者。


  楠木村的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也为赤水河下游带来了清洁的水源。在赤水河三省共治的大框架下,赤水河上游的云南省在治水清污,中下游的四川和贵州也在开展污染防治。


  “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这是流传在赤水河流域的一首船工号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土环境,赤水河沿岸分布着众多的白酒生产企业。白酒企业无序发展导致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影响。


  眼前的这座酒厂位于四川古蔺县的永乐街道,过去,这里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齐全,污水处理也不规范。为了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当地政府引入川酒集团收购了老的酒企,统一规划,对厂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新建酒类废水处理设施,将园区内酒类企业生产废水集中纳管,统一收集,统一处理。


  这几年,不仅四川古蔺县开始推进小酒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规划布局酱酒生产园区,赤水河对岸的贵州仁怀、习水等地也在引导酒类企业规范化发展,并不断完善供水、供能、污水处理等公共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