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春暖花开,全国各地春耕备耕正在火热进行。在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平原上,随处可见大型农机在田野里忙碌的机械化春耕场景。但是,我国的耕地还有超过三分之一不是在平原上,而是在丘陵山区。这面积将近7亿亩的丘陵山区的耕地,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针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各地有些什么办法呢?


  3月20日这天,四川眉山市仁寿县花园社区七组的村民们正准备播种玉米。不过,今天这块地上有点不一样,因为这里来了几个“新朋友”——两款新研发出来的玉米播种机,今天它们在这里首次下地试播。不少村民也赶来围观,因为这也是这块玉米地第一次开进来播种机械。以前,这块地和南方许多丘陵山区一样,是许多分散的不规则、不平整的小地块,机械进不来,只能靠人力播种。


  针对这种情况,为推进机械化耕作,近几年,当地逐步开始对一些农业种植区的地块进行平整改造。去年底,这块地也被纳入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降低了坡度、扩大了面积,这里的村民终于也能用上机械种地了。播种机刚开始工作,播种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的杨丽教授和生产厂家的工程师们就赶紧上前查看播种效果。


  在我国,广大丘陵山区因为缺乏机械化耕作的自然条件,因此,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也很少,农机研发和应用相比北方平原地区明显滞后。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重要,年轻人都到城里务工就业。南方农业种植面广量大,接近40%的水稻、30%的玉米和80%的马铃薯,同时超过60%的蔬菜、90%的茶叶都是种植在这些区域的,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短板弱项更加突出。以水果、茶叶等为例,这些产业的人工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以上,如果机械化问题解决不好,劳动成本不降下来,这些产业面临逐步萎缩。”


  针对这样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的行动,组织了一批优势科研单位和各地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适合丘陵山地的轻简型农机装备,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加快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杨丽教授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研发出一款适合丘陵作业的播种机。也许有人会说,把用在大平原的播种机稍做改动,拿到丘陵地区用不就行了吗?但实际上针对丘陵山地的农机研发要复杂得多。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杨丽:“东北的差不多一个机型。西南片区一个地儿一个需求,一个地儿一个土壤类型,不同的坡度,条件太复杂了。地形起伏,播深的深浅不一,出的苗子有大有小,对产量影响非常大。”


  在试播现场,看得最仔细的是那些有购买意向的种植大户和农机手。朱永明就是专门帮人播种的农机手,为了能提高干活效率,他很想买几部更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播种机。今天,他不光看得仔细,还根据经验,建议专家,其中一个部位的轮子可以取消。


  研发团队发现,什么机械最适用,当地老乡最清楚。因此,在试播中,收集老乡的建议成为研发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反复改进,针对云贵川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研发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玉米精量播种机,适用于缓坡地、坡地、梯田等多种地形。每款机器都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配关键部件。这样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研发和生产效率。


  现在正值春耕,是播种机应用最多的一段时间,杨丽和她的团队抓紧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多跑各地的种植基地,检验在各处的试用效果并继续改进。


  曹光乔:“中国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水旱轮作,对农机产品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都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要研发、制造一款好用的丘陵山区小农机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丘陵山区种植的品种和农艺非常复杂,农业标准化程度比较低,丘陵山区的机械化,不简单是装备技术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研发适用的新农机,同时,也要解决和农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否则,农机研发出来了也会难以被农户接受,难以真正落地应用。湖北秭归县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产区,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不过,这里是丘陵山地,每到收获季,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很低。